- 资粮位 → 資糧位
- 修集資糧之位, 為唯識宗所立五種修行階位中之第一階位。 這是修行的初步准備階段, 於此位中修十住、 十行、 十回向之三十心, 以儲修道的資糧。 資糧位, 在修道五位中只是方便道。 稱資糧者, 譬如有人遠行, 必先籌集資財糧食, 以備途中所需。 修唯識行, 亦要先積聚下相當的福德智慧。 福德智慧如何積聚, 即是發菩提心, 行菩薩道。 修唯識行菩薩, 以四種因緣力聞知唯識道理, 但以定慧力量不夠, 尚不能了達唯識性相, 而仍執取外境名言差別, 故其所修之行, 非禪定、 觀念等觀行, 而是客觀的散心事相――六波羅蜜、 三十七菩提分、 四攝、 四無量心等福智資糧。 《唯識三十頌》的第二十六頌, 即指資糧位而說的: ‘乃至未起識, 求住唯識性, 於二取隨眠, 猶未能伏滅。’ 《成唯識論》解釋此頌曰: ‘從發深固大菩提心, 乃至未起順抉擇識, 求住唯識真勝義性, 齊此皆是資糧位攝。’ 又謂: ‘於唯識義雖深信解, 而未能了能所取空, 多住外門修菩薩行, 故於二取所引隨眠, 猶未有能伏滅功力, 令彼不起二取現行。’ 所謂二取, 是能取所取。 隨眠, 又名習氣, 亦即煩惱障和所知障的種子。 由於初修唯識行, 其抉擇的智慧尚未生起, 未能伏滅二取隨眠, 故未能住於唯識性中也。
* * *◆謂十住、 十行、 十回向諸位菩薩, 以福德智慧為助道資糧, 故名資糧位。 (十住者, 發心住、 治地住、 修行住、 生貴住、 方便具足住、 正心住、 不退住、 童真住、 法王子住、 灌頂住也。 十行者, 歡喜行、 饒益行、 無瞋恨行、 無盡行、 離癡亂行、 善現行、 無著行、 尊重行、 善法行、 真實行也。 十回向者, 救一切眾生離眾生相回向、 不壞回向、 等一切佛回向、 至一切處回向、 無盡功德藏回向、 隨順平等善根回向、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、 真如相回向、 無縛解脫回向、 法界無量回向也。 ) ◆資糧位者, 如人遠行, 必齎糧以為路資也。 其位有三: 一、 五停心, 二、 別相念, 三、 總相念。 若欲出於三界, 必以此三種觀法, 而為資糧也。 (五停心者, 一多貪眾生不淨觀、 二多嗔眾生慈悲觀、 三多散眾生數息觀、 四愚癡眾生因緣觀、 五多障眾生念佛觀。 別相念、 總相念者, 謂四念處: 一觀身不淨, 二觀受是苦, 三觀心無常, 四觀法無我。 若各觀察, 則名別相念; 若總觀察, 則名總相念。 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* * *唯識五位之一。 見五位條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